來源:家長學院 文章作者:佚名

 

  導語 現在幾乎家家就一個孩子,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上,不讓他受到一點的挫折與困難,這樣的教育對孩子成長并不利。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上好這一課,讓他們有勇敢面對挫折。

  能夠愈挫愈勇的孩子,不但經常保持樂觀,還具有高度的自我評價,他們會為自己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并視挫折為可讓自己茁壯自己的養(yǎng)分。

   

  朋友的兒子已經一歲多了,還不愿意講話,朋友緊張地來找我討論,擔心她們家的孩子是否在語言學習方面,出現什么障礙。透過仔細的詢問,可以從家人與孩子的互動情形發(fā)現:她是一個有求必應的媽媽,因為舍不得讓孩子哭泣,所以當孩子隨意用手一指,渴望的物品就會出現在孩子面前。而她的公公、婆婆也是同樣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上疼愛,一下子怕他餓了,一下子怕他著涼,將寶貝孫子伺奉得與皇帝一般。檢視一下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他似乎不需要講話,大人們就可以滿足他的需求了,講話,對他來說并非是不用必備的能力。

  事實上,前面我所提到的案例十分常見,因為現代家庭孩子普遍生得少,甚至整個大家族里,只有一個小孩,導致所有的家人將全部的關注放在這個孩子身上,隨時滿足他的需求。雖然孩子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對他的心靈成長當然有所幫助,然而,家人的過度寵溺將會導致孩子失去行為能力。當孩子完全不須動口與動手,就能獲得滿足,那么他將會失去對于新事物的學習動機,沒有了學習動機與目的,孩子也無法自我提升,往后遭遇挫折時,只能依靠父母的協(xié)助來解決事情。

|<< << < 1 2 3 4 > >> >>|


【相關內容】

81歲“風車爺爺”走了 曾扎一千個風車義賣捐助貧困孩子

佚名

 

農村興起擇校熱陪讀熱 80后90后父母拒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佚名

 

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化滋養(yǎng)孩子,首個專業(yè)系統(tǒng)的家庭文化體系推出

佚名

 

迷戀電子產品,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佚名

 

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幾組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佚名

 

什么樣的教育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佚名

 

南方都市報:皮紋測試測得準孩子一生?戴著科學的帽子算命

佚名

 

體育家庭作業(yè)來了!這一題你打算怎么輔導孩子?

佚名

 

學校和家庭不該是“養(yǎng)雞場”,應該用校園文化滋養(yǎng)孩子

佚名

 

新冠疫情下,家長和孩子如何解決網課學習困擾

余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