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余建祥

 

  很多家長都經(jīng)常向我反映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順父母、沒有耐心和毅力等等一大堆煩心的問題。 而孩子卻往往反駁父母說,我非常愛你們,我只是嘴上沒說出來而已,F(xiàn)實中多數(shù)父母感受不到來自孩子的愛,其實這些都說明我們的孩子缺乏愛的能力!

  我們經(jīng)?吹揭恍┘揖池毨У暮⒆訌男【蛽撈鹆思彝サ闹厝,用稚嫩的雙肩替父母分擔責任,孝順父母,不僅懂事,而且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很多的父母都在感嘆為什么我們的孩子連人家孩子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呢。現(xiàn)實確實如此,這些孩子因為現(xiàn)實環(huán)境教育并訓練出了他們很強的愛的能力,而多數(shù)孩子并沒有這樣的環(huán)境,父母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這也造就了當今多數(shù)孩子缺乏愛的能力。

  前一陣我在看“相親才會贏”節(jié)目時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哥還在做啃老族,并不以此為恥,認為天經(jīng)地義。這樣的男人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女人跟他在一起不會有安全感,因為他不可能一輩子向老母親要錢,已經(jīng)七八十歲的老母親不可能伴他一輩子。這位大哥我相信也愛他母親,但顯然他缺乏愛的能力,他的老母親看到他的時候只有憤怒,更談不上感受到他的愛了。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告訴我一個道理:“爹親娘親不如自己的十個手指頭親”,意思就是父母和你再親,也不能陪伴你一輩子,而十個手指頭卻伴隨你一生,什么事都應該靠自己自力更生。我的母親沒有讀過什么書,但她卻用最質樸的語言和道理教會我愛的能力。一個人沒有能力何以自愛,何以愛人?

  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后天培養(yǎng)的。今天早上我的侄女給我發(fā)了條短信,意思是讓我給她打幾百塊錢,她有急用。我侄女下半年就要上大學了,我以前就建議過她可以提前打打暑假工,接觸一下社會,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今年她就和幾個同學來杭州暑假打工。一般來說最起碼應該是打個電話詳細說明一下錢的用途,而不是簡單地發(fā)條短信,而且語焉不詳。所以我就當沒看見,也沒給她回短信。過了兩三小時后她終于熬不住打電話過來了,我就問她具體用途。她告訴我跟她一起來找工作的其中一個同學錢花完了,她想借錢給他。我告訴侄女你想幫助你的同學非常好,但應該是用你自己的能力來幫助他,而不是向父母或長輩伸手。你可以用你自己賺的錢幫助你的同學,而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的同學會有他的父母親人來為他解決這些困難。

  其實幾百塊錢也不是一個什么大數(shù)目,多數(shù)父母長輩都會給孩子,認為也是幫助別人,是做了件好事。這也讓我想起汶川地震的時候,很多父母把錢塞到孩子手中,讓孩子塞進捐款箱,我實在想象不出這對孩子有什么幫助和意義。我們父母真正應該做的是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比如拿出自己的玩具或自己畫的畫在社區(qū)義賣,如果實在沒有人買也可以請同事、朋友幫忙,把錢給他們,讓他們來買,來幫助孩子實現(xiàn)。這樣的意義遠遠大過塞點錢給孩子讓他們?nèi)ゾ柚@只會讓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向父母伸手,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很多啃老族就是這樣“光榮”誕生的!

  孩子缺乏愛的能力,主要是由父母造成的,父母如果學不會放手,學不會讓孩子自己去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是不斷地直接幫助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也在害你們自己,孩子愛的能力就會被你們腰斬!

  所以不要抱怨孩子沒有愛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但我們的父母們要真正悟透卻不容易。從小事著手,不斷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孩子的能力就會被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包括愛的能力。 余建祥)

 

  作者簡介:余建祥,中國著名學習力教育專家、校園文化建設專家、領導力教育專家、行為學倡導者。研究學習力教育、領導力教育十多年,是國內(nèi)最早創(chuàng)立

|<< << < 1 2 > >> >>|


【相關內(nèi)容】

81歲“風車爺爺”走了 曾扎一千個風車義賣捐助貧困孩子

佚名

 

農(nóng)村興起擇校熱陪讀熱 80后90后父母拒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佚名

 

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化滋養(yǎng)孩子,首個專業(yè)系統(tǒng)的家庭文化體系推出

佚名

 

迷戀電子產(chǎn)品,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佚名

 

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幾組數(shù)據(jù)讓人觸目驚心

佚名

 

什么樣的教育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佚名

 

南方都市報:皮紋測試測得準孩子一生?戴著科學的帽子算命

佚名

 

體育家庭作業(yè)來了!這一題你打算怎么輔導孩子?

佚名

 

學校和家庭不該是“養(yǎng)雞場”,應該用校園文化滋養(yǎng)孩子

佚名

 

新冠疫情下,家長和孩子如何解決網(wǎng)課學習困擾

余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