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學院 文章作者:于永正

 

少些理性、嚴肅、包辦、限制,多些情趣、活潑、自主、引導。



說到上課,我們真的要改變“先生講,學生聽”的局面,努力踐行昭示著尊重、平等、民主的“對話教學”理念。在這方面,外國的同行做得確實好。下面的例子我牢記不忘,它不知勝過多少大道理!

(一)

一位美國老師在生物課上講“蚯蚓”。

講著講著,一位小學生站了起來——

生:請問老師,蚯蚓什么味道?

師:抱歉,我沒有嘗過。

生:我可以嘗嘗嗎?

師:當然可以!

生:我嘗過了,您加分嗎?

師:當然加分!

這位學生果真去“品嘗”了蚯蚓,然后向老師和同學講蚯蚓的味道!而且,據(jù)說這位學生后來成了一名生物學家。(這位老師培養(yǎng)了好幾位生物學家)

如果我的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會怎樣回答?

再者說,我的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嗎?

(二)

一位日本老師這樣教“千克”:

他發(fā)給每個小朋友一個塑料袋,到操場的沙坑里裝一千克沙子——你覺得一千克多重,就裝多少。然后他逐一過秤?上攵,沒有人能裝得準的。這時,老師把一千克的沙袋拿給學生看,并讓他們一一掂量,爾后重新到沙坑里裝。這次學生們“估量”得八九不離十了,有的居然裝得正好!

老師一堂課,就是忙著“過秤”,一邊稱著,一邊夸贊著,或者惋惜著。

(三)

我女兒是教小學英語的。她從澳大利亞考察回來后,講了這樣一個課例。

上課了,一位年輕的女老師,著一身黑色的“海盜服”,一只眼睛戴著黑眼罩,手里拿著一把刀——紙做的,張牙舞爪地走進教室,大講海盜的故事——那天,她執(zhí)教的是《海盜的故事》這篇課文。

這哪里是老師,簡直是一名“江洋大盜”!但她講得繪聲繪色,學生聽得如癡如醉,并不時發(fā)出笑聲。

別說女老師,我們男同胞敢這樣做嗎?

(四)

我在徐州市中山外國語實驗小學聽一位外籍教師上課,這是一位年過六旬的來自美國的女教師。

那天正值西方的圣誕節(jié)。她一進門,便向小朋友打招呼,祝圣誕節(jié)快樂,邊說邊從提包里取出巧克力分發(fā)給每一位小朋友,聽課的老師也有一份。師生邊吃邊對話,氣氛十分融洽。有的小朋友說話聲音小,她從不說“請大聲講”,而是走到學生跟前,蹲下身子,側(cè)耳傾聽。她時而大笑,高興得像個孩子;時而雙眉緊蹙,雙手一攤,說聲“是嗎?”或者“不!”她真的不像老師,而像李吉林老師說的“是一位長大了的兒童”。

這樣的課例不勝枚舉。

且不說這些課折射出來的理性光輝是什么,單就這些老師的率真、純真,以及近乎孩子般的天真,就讓我感動,讓我深思,并從中窺見了自己的不足與問題。

(五)

英國一位同行的故事,更發(fā)人深省。

這位英國老師調(diào)任一個差班的班主任,這些孩子都很調(diào)皮,愛搗蛋。老師第一堂課就跟他們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課了,老師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要是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牧場里的一頭豬!边@些調(diào)皮的孩子問:“老師,這是真的嗎?”老師說:“而且我要吻的是一頭你們認為最大的母豬!焙⒆觽兌枷M蠋熑ノ且活^豬。

從那天起,他們的課堂紀律變好了,學習積極性變高了。即使有貪玩的,別的孩子也會提醒:“難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師去吻那頭肥豬嗎?”半年后,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圣誕節(jié)的前夜,孩子們對老師說:“老師,你可以去吻那頭豬了嗎?”老師說:“當然可以。”于是,老師帶著這群孩子穿過公路,來到牧場。孩子們在豬圈里找到了一只特大特肥的豬。老師走近那頭肥豬,輕輕地吻了它。孩子們在豬圈外笑得前仰后合。

這個異域故事,在一些老師聽來可能覺得荒唐可笑,可能還不以為然——作為一名教師去親吻一頭豬,成何體統(tǒng)!我們一些老師之所以不能一下子接受它,除了風俗民情中外有別之外,可能更多的還是由于我們執(zhí)著固守的教育理念。因為我們自有一套教師觀。

|<< << < 1 2 > >> >>|


【相關(guān)內(nèi)容】

“教育大省”安徽,組織數(shù)學老師參加考試,結(jié)果令人驚訝

佚名

 

13歲女孩月考第一被質(zhì)疑后溺亡,家長矛頭直指老師

佚名

 

美國瑟谷學校:一所沒有老師的傳奇學校

佚名

 

幼兒園老師座右銘

佚名

 

思辨教育之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

余建祥

 

思辨教育之該不該把戒尺還給老師?

余建祥

 

美國教育正在反思:興趣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嗎?

佚名

 

請警惕“脆弱知識綜合癥” 學生可能真的從來沒有學會過。ɡ蠋熂议L必讀)

郝京華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佚名

 

中國孩子已經(jīng)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