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佚名

 

  一提期末考試,想必每個父母親都是心慌慌膽顫顫。

  這時候,父母親什么都不怕,就怕老師打電話。老師的電話一來準沒好事兒。

  "您孩子的**功課太差了,家長注意一下!"

  "這次模擬考退步太大了,家長監(jiān)督一下!"

  "孩子這次成績都不及格了,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

  ……

  老父母親們聽了,又急又氣,每天都在盤算著今天怎么教訓家里那個小崽子。

  可是當孩子在自己面前聲淚俱下,哭喊著:"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考差!"

  那一刻,老父母親的心不免也被揪著難受。這哪是在教訓孩子,分明是在折磨自己。

  是的呀,孩子每天上課也算聽得認真了,作業(yè)也是認真寫了,哪怕偶爾作業(yè)沒寫也會在事后認真補好。每天晚上,孩子還會按要求在睡前閱讀半小時。就連周末,老父母親也不放過,督促孩子積極補課,查漏補缺。

  按理說,孩子拿不了第一,考個中等也可以!夠不到中等,勉強及格總可以吧!

  天知道,為了監(jiān)督孩子學習,老母親臉都黃了,頭都禿了。

  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明明很努力,為什么孩子越學越差?

  其實,父母和孩子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存在問題。

  日常中,父母們深信不疑的一些學習方法,卻是學習中的大坑!

  只有孩子避開了這些學習的雷區(qū),孩子才能走出"越學越差,越差越學"的惡循環(huán)。

  那么,孩子日常學習之中,都會存在哪些學習誤區(qū)呢?

  美國華盛頓大學11位心理學家,花了十年時間去研究,終于總結出了這些學習誤區(qū)。

  以下便是最常見的四個學習誤區(qū)。

  誤區(qū)一:機械化重復閱讀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都喜歡認真記筆記,用熒光筆畫出各種漂亮的線。然后孩子一遍又一遍的抄寫,或者一遍又一遍地朗讀。

  看到這樣的孩子,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會很欣慰:"我家孩子真努力。"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努力收效甚微。

  原因分析: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

  《認知天性》一書中指出,重復閱讀是違背了一個人的認知天性。

  在重復閱讀中,孩子沒有體驗到障礙、失敗。對孩子來說,重復閱讀太沒有挑戰(zhàn)性了,學習成本太低了。

  糟糕的是,孩子還會逐漸產(chǎn)生"我已經(jīng)記住了"的錯覺。

  這在應付考試的時候,或許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方法不過是機械記憶,不會產(chǎn)生持久的記憶力。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在考試之后全部忘記,時間其實是浪費了。

  參考建議:考一考!

  重復閱讀就像反復把珠子上串上細鏈,卻在任由它們從鏈條另一端掉落。

  學習過程中,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的"鏈條"打結。沒錯,考試是最好的選擇!

  伊利諾伊州哥倫比亞市的一所中學,就做過類似的實驗。

  工作人員安排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學習。一組人重復閱讀,不測試;另一組學習完,還要經(jīng)常進行小測試。

  一個月之后大考,經(jīng)常做小測試的學生平均成績是A+,而只是重復閱讀的學生成績是C+。

  可見,考試可能是提升學習效果的最好方式。

  誤區(qū)二:頻繁集中練習

  現(xiàn)在孩子學習都有一個通病,喜歡超前,喜歡快!在期末考前,很多父母總是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練習,把孩子時間排得滿滿當當。

  然而,頻繁的集中練習效果卻比較差。

  原因分析:頻繁的集中練習只能產(chǎn)生短期記憶。

  曾經(jīng)有人對38名醫(yī)生進行了一項研究。這些醫(yī)學生都要學習四節(jié)小課。一半醫(yī)生一天之內全部學完,另一半醫(yī)生每隔一周學一節(jié)課。最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無論在哪個環(huán)節(jié),"一股腦"全部學完的醫(yī)生都表現(xiàn)得較差,根本比不上另外一組。

  頻繁的集中練習造成了"我學會了"的假象。然而那種記憶根本不持久,沒過多久就忘記了。

  因為長期記憶需要一個鞏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需要數(shù)小時甚至數(shù)天。而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chǎn)生短期記憶。

  建議:間隔練習更有效。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認為,人的遺忘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識記48小時之后,遺忘率高達72%。

“復雜時代”的科學學習方法:你引以為傲的學習方法,都是錯誤的

  孩子是不可能靠一次集中學習,就能一次性記住所有知識點的。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可以這樣安排復習的時間:

  比如,孩子先學習完一個知識。剛學完的前三天,是記憶知識的關鍵。

  1.第一個復習時間點:20分鐘之后

  2.第二個復習時間點:1小時之后

  3.第三個復習時間點:9小時之后

  4.第四個復習時間點:1天之后

  5.第五個復習時間點:2天之后

  6.第六個復習時間點:6天之后

  7.第七個復習時間點:31天之后

  誤區(qū)三:學了這個,忘了那個

  在期末復習中,很多父母都會苦惱,為什么孩子學了這個忘了那個。明明孩子先前的知識已經(jīng)學得非常好了,可是過了不久卻一問三不知。父母們疑惑了:"我家孩子是不是太傻了?"

  原因:欲知后事,先忘舊事。

  什么意思呢?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忘記"一些舊知識,把這些舊知識留在"潛意識"中,才能更好記憶新知識。

  所以孩子們忘了舊知識并不是因為傻,只是沒辦法從腦海里快速提取信息罷了。

  建議:穿插不同科目的練習。

  朋友的女兒,小琳就是如此。因為要備考數(shù)學奧數(shù)比賽,小琳每天晚上幾乎都用來練習數(shù)學題。

  但是朋友卻發(fā)現(xiàn),孩子數(shù)學越練越差,練了這個忘了那個。后來在我的建議下,朋友轉變戰(zhàn)略。一周七天,安排四五天用來學習數(shù)學,其他時間的練習由孩子自己選擇,但是盡量與數(shù)學有關,比如科學、數(shù)獨、九宮格等等。

  結果朋友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興趣高漲,數(shù)學學習效果更好了。最后小琳獲得了一等獎。

  長時間學習一門學科,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厭煩情緒。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反而影響了孩子對知識的記憶。

  當穿插學習不同科目,孩子的興趣被不斷調動,記憶知識效果更好。

  尤其是,有些學科之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穿插不同科目學習,能起到"隔山打虎"的效果。

  誤區(qū)四:以為"越簡單的知識,記得越牢"!

  "這么簡單的題目你怎么會錯呢?"

  "你是不是傻?這么簡單的知識都忘了!"

  期末復習階段,父母們都會認為,基礎知識太簡單了,孩子總不可能不會吧。

  反過來,很多父母還會過度重視難題。父母們認為只有學了難題,才能考得好。而不巧的是,孩子基礎都沒打扎實,根本沒辦法掌握難題。

  最終,難題沒學好,基礎題卻失分一大堆。賠了夫人又折兵。

  原因分析:越是容易的知識,其實越容易忘!

  生活中,我們通常都認為越是簡單的知識,越記得牢。所以很多孩子都會忽視對基礎知識的訓練。

  但其實不是的。如果孩子很容易就能記起一個知識,那么,那些知識是最容易被忘記、被忽視的。

  建議: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設置"合意困難"。

  基礎知識在考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孩子又是很容易忘記基礎知識的。只有重視基礎知識,孩子才有可能拿高分。因此,期末復習階段父母們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

  另外,父母要學會給孩子設置"合意困難"。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提出,在孩子的水平范圍之內,孩子能夠"跳一跳"就能解決的問題,才是對孩子最有好處的。

  在學習中,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讓孩子一上來就做很難的題目。那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注重基礎,突破"合意困難",是期末考試制勝的法寶!

  期末考試不可怕,老師的電話也不可怕,不懂方法卻往死里學才可怕!

  "考運"誠可貴,"努力"價更高。

  若為"方法"故,兩者皆可拋。

  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考運只是暫時,努力只能費時。

  各位老父老母親,帶著孩子避過雷區(qū),大膽往前沖吧!


【相關內容】

學習力教育中心首個基于底層文化面向未來的現(xiàn)代家庭文化系統(tǒng)

佚名

 

課堂學習:從驅使走向激發(fā)——兼議學習力培養(yǎng)困境及出路

夏英

 

韓國學生現(xiàn)“網(wǎng)課后遺癥”:學習水平退化,同學之間成績差距拉大

佚名

 

小學神童為何后勁不足?“早學培優(yōu)”是一種偽學習

方也

 

考上清華低保男孩凡爾賽發(fā)言:從不把學習當負擔,完成學習后該玩就玩

佚名

 

考上清華低保男孩凡爾賽發(fā)言:從不把學習當負擔,完成學習后該玩就玩

佚名

 

學習力教育中的“道法術器”

余建祥

 

為什么你不是學霸?學習中的心流與學業(yè)的關系

余建祥

 

天賦教育與學習力教育的認知和關聯(lián)

余建祥

 

“用皮紋測試智能”為什么是偽科學?

趙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