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學習意志 學習毅力 意志力教育 挫折教育   作者:佚名   熱度:

  導語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中心”,從出生起就被家人細心呵護著,沒有經(jīng)歷過一點挫折。其實,父母應該放開手腳,讓孩子接觸各種環(huán)境和事物,讓他們進行鍛煉,成為一個“輸?shù)闷?rdquo;的孩子。

  孩子為何輸不起?

  愈來愈多的幼教工作者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中,有相當多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都要以“我”為優(yōu)先,十分在意輸贏或得失。比賽、甚至游戲都不能輸,輸了就耍賴、不愿玩,有些孩子更是經(jīng)不起一點挫折,如果他認為這項活動或任務有些困難,自己可能會做不好,就干脆放棄不做,根本連嘗試的意愿都沒有。為什么孩子會這么在意輸贏,這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因為父母總是幫助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務,讓他們成長地無憂無慮,甚至規(guī)劃好未來的發(fā)展。孩子也因過于“萬事順利”而無法承擔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出現(xiàn)輸不起、挫折容忍力差的狀況。

  三大步驟教育孩子“輸?shù)闷?rdquo;

  步驟一:遵循孩子的個別差異

  抗壓性差、挫折容忍力低又輸不起,是現(xiàn)代孩子的通病。如果您的孩子,屬于“不能贏就不玩”的不妥協(xié)型,也就是堅持度高,非贏不可的幼兒,父母千萬別再煽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更不能讓孩子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他們更需要有一些輸?shù)膽K痛經(jīng)驗,才能體會“贏”是怎么回事。

  若您家孩子屬于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怕輸型,堅持度低地幼兒,父母則應多鼓勵,最好的辦法是先把標準降低一些,在遇到困難時,要溫和的堅持,鼓勵孩子完成任務,循序漸進,一旦有了成功的經(jīng)驗,他們會更愿意做出努力,并漸漸體會不輕言放棄的美好感受。

  步驟二: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父母總認為讓年幼的孩子經(jīng)歷挫折還太早,因此,當孩子遭遇挫敗時,父母先心疼不已了,他們要么為孩子的挫敗找理由,要么盡力幫孩子彌補或過分地哄騙,并小心呵護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敗。這樣做,不能讓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也不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讓他跌倒了能夠再爬起來,在成功時,也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步驟三:反思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于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成功是否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呢?

  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
  經(jīng)常和孩子分享父母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讓他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敗的時候。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和孩子討論自己處理失敗的方式及心路歷程,會讓孩子更了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與失敗的意義。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nèi)容,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上一篇:挫折教育是“草莓族”孩子的成長階梯

    下一篇:多給孩子“逆向關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