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校園文化建設知識   作者:佚名   熱度:

  現在社會,沾到“文化”二字的東西似乎就變大了,也變得神圣了,令人不可觸及。其實文化本身就是人么所創(chuàng)造的,難道一個家長看看自己養(yǎng)育的子女都不行嗎?即使那個孩子已是滿身金光,更何況這個孩子本不應該有這些光環(huán)。所以對待文化,我們應該持有它就是我兒子的態(tài)度??杀氖?,太多的人在文化面前都是孫子。所以我在“文化”前加了“廁所”二字,以防那幫孫子對我口誅筆伐。后又想到廁所各處都是,一個地方可能沒有飯店,可一定有廁所,這個范圍還是太大了,于是乎又添了“學校”,進一步縮小范圍,這樣得罪的孫子就更少了。
  作為一個住校生,我的大小便都是在學校廁所解決的,對學校廁所也有一種無可言表的情感。
  我所說的廁所文化,指的是廁所里的文字。有些廁所里貼滿了諸如“包治百病”、“辦證”之類的廣告,這些東西在學校廁所里自然見不到。學校廁所里也有其特殊的東西,就是文字,學生自己寫的文字。
  我知道男生廁所里是寫滿了東西,女生廁所我不了解,畢竟我沒進過女生廁所。其實我這樣說是不準確的,因為每個人小時候都可能出現進錯廁所的情況。我確實特意進過女生廁所。記得還是小學一年級,大清早我一個人在校園里,站在女廁所前,不禁好奇,女廁所與男廁所有什么不同。于是我就進去看了看,只是少了尿池。當時的我只是對女廁所好奇,對女生沒興趣,不像現在有些人,即使進了女廁所也是對女人有興趣。
  廁所本是用來排泄的地方,所以廁所里的文字也是很松懈的,是一種心靈的松懈。因為在那里你不用擔心被人發(fā)現哪些文字是你寫的。
  雖然同在一個學校,可廁所卻也有所不同。有些廁所遠離辦公樓,平時很少有老師去,所以這種廁所里的言語往往流露人心中最本性的東西,也就是野性,字里行間都聯系著人類最本質的只能——繁衍后代,其中不缺一些胡言穢語。不過我們不應該責備他們,他們只是需要一塊地方去宣泄自己。像辦公樓里的廁所,其話語中往往透露著不滿,還有許多是勵志的,不知是寫給老師看的,還是寫給同學看的。在這里寫東西很不舒服,想罵個人往往要七扭八歪的,最后可能把自己弄暈,不像前者想罵人就直接寫“傻×”。直接的往往是最有效的,拐彎抹角有時也很有用。我曾經在辦公樓的一個廁所里看到這樣一句話“現在我終于明白問什么有些老師會被學生打了,好的老師就算是壞學生也尊敬他”。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可以把意旨如此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來,署名更是妙——“高二不想惹事”。后有一跟帖——到時叫上我。
  這就是學校廁所,有些老師有時間做同學的心理工作,不如到廁所里多看看這些文字,這才是同學真正的想法。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上一篇:校史館的含義及作用

    下一篇: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的深層原因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缺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