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飲食健康知識   作者:佚名   熱度:

  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少兒時期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習慣是一個人成人、成才的基礎素質。少兒時期可塑性大,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養(yǎng)成好習慣和糾正不良習慣都比較容易,若等到長大成人,積習很深再糾正不良習慣就難上加難了,正如人們所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所以,這位母親決心盡早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很必要的,是做父母的一種責任。要改變幼兒不良習慣,關鍵在于家長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與方法。

  從來信看,"每次吃飯就像戰(zhàn)斗一樣",這表明家長在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法上欠妥。對孩子講什么"營養(yǎng)價值"、"偏食的危害",她聽不懂,若采取"強迫"進食的辦法,效果會更壞,就像信中所說,"強迫她吃蔬菜,她就嘔吐"。這是心理上的拒絕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應。這種做法的結果是一種負向強化,必然導致"越管越糟"的后果。

  怎樣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偏食的不良習慣呢?對于少兒偏食現象,家長自身不要產生緊張心理,要相信,只要教養(yǎng)方法對頭,偏食的不良習慣是能夠克服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不良習慣的矯正決非一蹴而就的(家長學院:父母學習成長的最佳學校)。若家長急于求成,很容易出現教育態(tài)度與方法上的失誤,從而導致事與愿違。

  幫助孩子克服偏食的毛病,首先要注意在孩子吃飯時,家長千萬不要把吃蔬菜的事掛在嘴邊反復嘮叨,要在表面上淡化這件事,使氣氛緩和,營造一種愉快、寬松的迸餐氛圍。在蔬菜的制作、烹調上要注意色、形和味,使孩子有新鮮感。同時,父母自己在吃菜時不能偏食,要吃得津津有味,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情緒感染,在此基礎上誘導孩子吃蔬菜。比如,可以讓他給爸爸盛一勺、給媽媽盛一勺,大家高高興興地進餐。當孩子能吃些蔬菜了,媽媽在進餐時還可以先端出一盤蔬菜,后端出肉類食品。這樣,孩子在吃蔬菜時可以不受干擾,保證在有饑餓感和食欲旺盛時先吃足夠量的蔬菜,然后再吃肉類食品。

  現在,孩子已進入幼兒園,家長要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克服她偏食的毛病。新入園的孩子有偏食習慣的為數不少,大多也都是在家中受嬌縱而形成的,但在集體生活中,在教師的引導、教育下,許多孩子在園里吃飯不挑食了。希望這位母親能與幼兒園老師取得聯系,共同研究幫助孩子克服偏食的方法。并經常相互溝通情況。雙方都要注意孩子在這方面的進步,不論在園、在家,只要有了進步,家長和老師都要當著孩子的面予以表揚、鼓勵。如當著孩子的面說:"她今天有進步,我看見她大口地吃蔬菜了。"孩子受到夸獎,往往會想:我明天還要大口吃,吃多多的。這,就是正向強化。孩子是在鼓勵聲中前進的。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想有效地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教育方法就要因人而異,但總的說來,家長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正面引導,正向強化,循循善誘,堅持不懈,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版權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轉載網址、作者和出處,避免無謂的侵權糾紛。


    上一篇:民間俗語蘊含養(yǎng)生之道

    下一篇:寶寶挑食怎么辦?專家指導:父母如何應對寶寶挑食?




      相關推薦